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手机移动端 > 主题策划 正文
金华市乌云村:一个文化礼堂改变了一个村
2019年03月29日 14:25:06 来源: 浙江在线 张振翔

34ffec6405575da30deb0d3f0823a63.jpg

  浙江在线3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振翔)树木葱葱、茶园连绵,绿水青山好春光。28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金华市婺城区西南山区的乌云村,刚打开车门一股清新的空气就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谁能想到,曾经落后的乌云村,逢年过节连戏台班子都不愿去。直到2018年夏天,通过建设文化礼堂让村庄凝心聚力,民风村貌也发生了巨变。

  “以前开会拍桌子,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现在开会都是讨论村里的桥怎么修,路怎么造,礼堂怎么去提升”,说起村子的改变,乌云村党支部书记陈松余感慨万千。

  其实早在2016年乌云村就有利用村旧会堂建设文化礼堂的计划,但村民各持意见,反对声音很多。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外姓人”不能进宗祠,还有村民质疑选址等等一系列实际而棘手的问题摆在村干部面前。走访村民,上门协调,乡、村两级干部齐心推进,党员带头出人出力,同时发动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化解矛盾,最终让文化礼堂顺利建设了起来。

  建成后的文化礼堂由虞氏宗祠和大会堂两部分组成,场馆和内容都做了提升。宗祠修缮了,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学子等榜单挂上了,各类活动陆续开展了,一点一点的改变让许多村民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感受。“一开始老百姓不愿意配合,但看到文化礼堂带来的变化,许多人心思慢慢转变了,现在礼堂里的古瓷器、老农具、旧嫁衣,都是村民自发捐助的。” 陈松余说。

  “大樟树下休闲乘凉,飘来浓浓翰墨芳香,古色古香虞氏宗祠,乡的一级文化礼堂”,89岁的虞树春老人则写了一首《文化礼堂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大樟树是我们村的象征,文化礼堂是我们村新的标志”,问起为什么要写这首小诗时,虞老道出了自己的初心。

  乌云村建村已有600多年历史,书法历史悠久,不仅“盛产”书法家,许多村民也会毛笔字。如今,“文化礼堂传古今佳话、精神家园承世代文明”“开天辟地先辈耀华夏、继往开来俊贤转乾坤”……一幅幅村民作品被展示在礼堂内,外人看到的是村子的文化底蕴,对于村民来说书法已是他们陶冶情操、修养品性的方式。

  “村民成不了书法家没关系,但在礼堂里写字的时间大家就不会去打牌了。”村民小小的转变,在金华青少年宫教授书法的村民张时文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查阅资料、走访村民、整理村史,张时文在乌云村文化礼堂建设之初就积极参与其中。“我多读几本书,多认几个字,作为党员,有义务也有责任,为礼堂出份力。”

397ccf38de890e92928a5cf0b60f1cc.jpg

  今年春节乌云次第一次举办了“村晚”,十几个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演出当天大会堂里挤了几百号村民。“今年我们准备提前准备,搞好文艺队伍,排好节目和串词”,对于明年的“村晚” 张时文已经有了想法。

75c76ed107f646bf11a54c8ed1dc207.jpg

  在大会堂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展示着村里11位老人的英模勋章,他们曾参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如今健在的还有3位。他们是村子的骄傲,用这样的方式,村民表达了对老人的尊重,对英雄的敬意,让大家都记住为祖国做过贡献的人,也让文化礼堂有了很深刻的意义。

  乌云村的文化礼堂,是老祠堂大会堂里的“家”和“乡愁”,是自家婆婆媳妇的荣誉榜和文体活动的好去处,更是亲情、民风、家国文化的精神载体。文化的精神力量正让这个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新气象。(图片由金华市婺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 责任编辑: 周若耶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