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工作“难推进”?记者采访这些小区,看看他们怎么做

2019-06-21 11:58:38 浙江手机报 郭清源 楼斯婷 张凯

1.jpg

  云裳公寓垃圾堆放点 记者张凯摄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郭清源 楼斯婷 张凯)“两个垃圾桶,根本不够用的!”来自云裳公寓内的一位居民说,“我们这边一栋楼两个桶,别说垃圾分类了,自己扔都不够扔的。”

  本月18日中午,记者来到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的云裳公寓,记者发现,小区内只有两种常见的垃圾桶,一个绿色一个黄色,虽然分别标注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两个垃圾桶里的垃圾没有区别:绿色桶里有不少纸箱、包装盒等,黄色桶里也能找到菜叶、食物残渣的踪影。

  云裳公寓的一位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实行起来真的是太麻烦了,而且本来这个小区租户比较多,大多数人并不注意。这个公寓是没有物业的,只能归社区管理,社区又不想问这个事儿,所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垃圾分类真的有这么难吗?记者实地采访了杭州几个垃圾分类典型小区,它们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迪。

  余杭区金帝海珀华庭:垃圾分类也可“鸡毛换糖”

2.jpg

  垃圾分类宣传栏 记者张凯摄

  1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杭州市余杭区金帝海珀华庭小区。走进小区,便能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垃圾宣传栏,上面清晰地标注了四类垃圾后端处理流程,以及小区自发组织的“海珀华庭垃圾分类五星家庭”评选。

  记者绕了小区一圈,虽然不大,但是小区路面非常干净。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由该小区所在的东湖街道组织招标采购,引入了一家专门公司——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珀华庭的每一单元楼门下,都有一对 “好兄弟”——由联运环境制造的智能垃圾箱,整个小区共有十四组。联运环境开发了专属APP,当你想丢“厨余垃圾”时,你可以点开APP中的“厨余垃圾选项”,当机器扫到相对应的二维码,垃圾箱的上的“门帘”便会打开,这样居民便可以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内。而且,这种智能垃圾箱还有是比较有“人情味”的,它还具有防夹手感应,你的手不伸出来,它就不会关门。至于装垃圾的垃圾袋,小区居民每个月可以通过APP领取两卷垃圾袋,颜色分别对应“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jpg

  楼门前的垃圾箱 记者张凯摄

4.png

  记者体验丢垃圾 记者张凯摄

  这个垃圾桶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该垃圾桶满了之后,会将垃圾桶满的信息上传到APP上,这样的话,清洁工阿姨便会从APP上知道哪一个垃圾桶满了,然后再把里面的垃圾清理干净。

  有人就会问:谁知道里面的垃圾有没有分类,肯定有居民不分类把垃圾倒一起吧?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智慧化手段解决。领取垃圾袋时,住户的信息会自动与垃圾袋绑定,做到了每袋垃圾都能溯源。与此同时,联运环境也会定期巡查,如果发现住户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丢弃,第一次会把该住户违规的信息发送到该住户手机上,如果住户第二次仍没有改正,联运环境还将专门派人上门劝导,虽然这样的做法住户刚开始有点排斥,但为了小区卫生着想,久而久之也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

  也有人会问:我们把就算把垃圾分类,你们还不是集中拖走?跟没分类有什么区别?

5.jpg

  联运环境的员工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捡 记者张凯摄

  记者了解到,海珀华庭小区一天内居民投递到可回收物堆放点的可回收垃圾达到400多公斤,投递到智能垃圾箱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加起来达到600公斤。联运环境的员工会将这些垃圾进行二次分捡,把所有的垃圾从垃圾袋中取出,并把部分住户没有分开的干湿垃圾分开,统一装桶。被分捡开的厨余垃圾将被拉到专门的垃圾处理中心,经过处理后可做肥料。

6.jpg

  可回收物堆放点 记者张凯摄

7.jpg

  “联运环境”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兑换活动 联运环境供图

  联运环境还在小区举行“扔垃圾,兑奖励”活动,除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外,居民可以把纸张、金属、塑料、织物投放到小区的“可回收物堆放点”,根据投放的重量换取不同的积分,积分不仅可以在小区的兑换机里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而且还能在周边超市兑换商品。既保护了环境,还能兑换礼品,可谓是一举两得!

8.jpg

  “轻松环品”智能垃圾箱与兑换机 记者张凯摄

  其实,像联运环境这样的企业在杭州还有很多。记者在采访杭州市下城区浙报公寓时了解到,浙报公寓与一家名叫“轻松互联”的公司进行垃圾分类“共治”,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发出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以及配套的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排放箱、智能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投放箱、垃圾分类巡回车与可回收物收运车等,而且每个垃圾桶还具有除臭灭菌的功能。

  上城区清波街道清波门社区:“居民自治”下的“全员参与”

  在“小区+公司”共治模式之外,记者还探访了另外一种模式——“居民自治”下的“全员参与”。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里的垃圾分类工作获得了多方的认同。

  20日,记者来到了上城区清波街道清波门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清波门社区孝子坊19号院一共有36户,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里面居住的大多是退休党员、老干部。最先提出要进行垃圾分类的,是小区的一位老党员李爱军,原因很简单,只是想把自己院子里的垃圾分类做好。李爱军与社区“一拍即合”,从今年三月份开始,这项“工程”开始落地实操。

  刚开始,都是由李爱军老人自发地购买一些小垃圾桶供大院里的居民们使用,而且老人家也在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看见老人家如此认真,几位热心居民也被带动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9.jpg

  小区居民自发进行垃圾分类 清波门社区供图

  久而久之,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垃圾分类小组,每天早晚都有志愿者在垃圾桶旁边宣传垃圾分类。

10.jpg

  志愿者制作“实名制”垃圾袋 清波门社区供图

  今年五月份开始,清波街道还举办了“21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活动,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大院里的人都在这个时候扔“厨余垃圾”,这些志愿者们守候在垃圾桶边,打开每一户的垃圾袋,检查分类情况。由于垃圾袋上没有二维码,所以垃圾分类小组都会在垃圾袋上写下各家各户的门号,每袋垃圾都可以追根溯源,分类正不正确都会在表格上进行记录。

11.jpg

12.jpg

  微信聊天记录 清波门社区供图

  志愿者还自发组建了一个垃圾分类微信交流群,每家每户在周末都要上传自家垃圾桶的“靓照”,做得不好的也会在微信中批评。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孝子坊这种居民自发主导垃圾分类的方式,对于小型小区比较适合。居民们动员起来了,相当于从源头上把问题解决了。效果也不错,在孝子坊19号院,垃圾分类准确率可以接近百分之百。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不过还是要因地制宜。由于每个小区的人员素质、年龄层次都不一样,相同的垃圾分类方式并不一定适应各个小区的需求,所以各个社区、小区还是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垃圾分类的方式。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成功经验将会拓展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因垃圾分类受益。

相关新闻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