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5日讯(通讯员 林书博)“牢记重托,不辱使命...”
近日,一封来自浙江省援藏指挥部的信送到了浙江省交通集团下属的浙江交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信上表扬了员工郑孙秀克服高原反应、生活不便等诸多困难,主动作为、发挥才能、敬业奉献,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西藏那曲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
缔结雪域情缘,艰苦不怕吃苦
为何有这样一封信?还要从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说起。
去年,浙江省国资委首次采用组团模式,从下属三家大型国有企业中选派援藏干部承担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国资系统工作任务。因为工作表现优秀,郑孙秀成为援藏候选人,接到问询电话后,他没有犹豫,只有一句铿锵有力的答复“我可以”。7月29日,告别妻子和两岁半的孩子,他代表省交通集团飞赴那曲,担任那曲地区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初到那曲,自然环境给他上了一课。那曲市地处高寒高海拔的“生命禁区”,全市平均海拔4500米,到达那曲的第一天,郑孙秀就出现头痛、头昏、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失眠等高原反应。他反复告诉自己,现在代表着省交通集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的交工精神不能在自己身上“褪色”。依靠氧气瓶和公寓里的供氧设备,郑孙秀艰难度过了在那曲的第一周,之后才逐渐适应,那一刻他才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援藏精神。
从门外汉到“半专家”,确保牧区群众不掉队
农牧业一直是那曲第一支柱产业,也是浙江产业援藏的重点。而那曲地区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那曲市规模最大的国有农牧企业,也是一家扶贫企业,承担着帮牧民增收的重任。初到公司,现实又给他上了一课。由于他原来一直从事公路建设投标相关工作,与牧发公司主营的牦牛肉产品研发及销售业务“风马牛不相及”,让他感觉一下子“有劲使不上”。但郑孙秀清楚得知道自己的使命,作为一名光荣的援藏干部,他要尽己所能助力打通产业兴藏经脉,不让一名藏区群众掉队。为了早日适应工作岗位,郑孙秀白天了解公司生产销售、运营情况,考察牦牛养殖、育肥及配种,请教专家、牧民,晚上查阅牦牛养殖加工资料,短短3个月就从一个“门外汉”成为半个农牧业专家,牦牛饲草的种类及价格、牦牛的育肥手段、牦牛的出栏时间等专业知识信手拈来。
随后,他迎来了第一个大考——作为业主代表参与“扶贫产业项目那曲县那曲镇15村千头牦牛标准化养殖扶贫基地建设工程”项目验收。该项目被列入国家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带动贫困户增收。第一次验收中,郑孙秀与其他验收小组成员精准发现施工与设计不符、局部砼路面有裂纹等问题,责令施工单位整改。期间,郑孙秀及时做好整改监督,确保项目二次验收顺利通过。
“5+2”“白+黑”,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跨越第一关,随后的工作似乎越来越顺。郑孙秀积极跟进世界上首个海拔最高的上规模温室果蔬大棚——浙江产业援藏精准脱贫示范区(百亩连栋温室)建设项目施工进度情况,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困难与未来运营计划,及时对施工单位变更手续不规范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帮助落实变更工作;对接那曲市农牧局,引进浙江先进的雾培种植技术,将比传统技术增产一倍以上。
同时,他还积极与那曲市商务局对接,组建牧发电商子公司,搭建那曲市农牧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带动当地130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拥抱互联网。整整一个月里,他“5+2”、“白+黑”,全程参与电商团队招聘,公司的组建与运营方案的制定,300多平方米、58种商品的展销中心布展,以及先进支付设备引进等。开业一个半月,平台累计销售额50多万元,超过了实体店原来一年的销售额。郑孙秀并不满足于自己所取得成绩,“与其苦熬消耗生命,不如苦于为民服务”的“那曲精神”早已成为他的座右铭,他时刻激励自己,“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一定要帮助那曲人民早日实现小康。”。
从去年7月进藏,到今年12月西藏冬休,他瘦了十多斤,黑了好几度,他却觉得收获很大,“西藏被称作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在那曲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见识了西藏壮美的风景,也看到了浙江援藏给那曲牧民们生活带来的真正改善,我愿意继续为那曲奉献力量。”对于今年工作,他心里也有了打算,将继续稳步推进百亩连栋温室建设,争取年内能够顺利产出,届时那曲人民能够吃上本地优质新鲜的瓜果蔬菜;继续帮助那曲优质牦牛肉农产品“走出去”,尤其是进一步打开浙江市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作为一名浙江交通人,他要告诉自己要继续作好表率,以自己所长为那曲解决更多实际难题;他还写好了入党申请书,准备一回去就递交给牧发公司……
3月已至,冬休行将结束,虽然身处温州老家,可他的心早就飞到了3000公里之外的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