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摊”搭上“乡村游”的快车 浙江长兴村民致富有了新路子

2020-06-12 02:04:13 来源:长兴县市场监管局  通讯员 郭亚丽

  “老板,土鸡蛋给我来5斤!”

  “老板,野生笋干再来10斤,上次买的拿回去分了,大家都说好吃,这次特意要我多买一点。”

  ……

  这一派繁忙热闹的场景不是在超市,不是在农贸市场,而是出现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滩龙桥村的村口。

  太阳刚升起,滩龙桥村的土特产摊位就开街了。没错,村口摆地摊了。但与传统的摆摊不同,这里每个摊位销售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土特产。10多个农家土特产摊位,推出了大量富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白茶、黄茶、笋干、李子、桃子、杏子、土鸡蛋等10余种农产品。村民们在摊位前忙着给前来选购土特产的外地游客介绍。

微信图片_20200612015243.jpg

  位于长兴县与吴兴区交接的滩龙桥村,是当地有名的农业大村。村里没有工厂、没有矿山、有的是大山里错落有致的原生态风景,有的是随处可见的梨树、杏树、桃树以及新鲜自然的空气,良好的生态资源成就了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这些年,村里家家户户种植高山白茶,良好的茶叶品质让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瞬间成了江南白茶第一村。

  茶叶成了滩龙桥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清明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来村里收购茶青的茶商络绎不绝,滩龙桥村的茶叶以物美价廉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但是绝大多数茶农没有品牌意识,市场的销售途径又非常有限,只能通过销售茶青这种初加工的方式来售卖。但是茶青的价格比较低廉,除去采茶工工资和平时的茶叶栽种支出,基本上也所剩无几,茶农很难通过卖茶青赚到多少钱。而今年受疫情的影响,茶叶的销售更加困难了。

  正因如此,村里有三分之一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不少村民的增收途径匮乏,如何让品质优良的茶叶打开更广阔的销路,成了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些年,与滩龙桥村相邻的施村抓住了乡村旅游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南山南”旅游度假区的出现一下子让宁静的山村热闹了起来,来这里度假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南山南”旅游度假区让当地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作为隔壁村的滩龙桥村,也因南山南餐馆开设在此而慢慢被外地游客所熟知。“南山南”景区把餐饮中心设在滩龙桥村的文化礼堂,每天平均有500名以上的游客来这里用餐。随着人气越来越旺,镇政府和村里看到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组织周边村民一起来“摆摊”卖货,就这样,滩龙桥村的土特产摊位就应运而生了。

  “乡村地摊”设好了,如何实现规范管理也很重要。湖州市长兴县市场监管局和平所的干部们主动进村,积极帮助当地村民办理摊位登记证、并通过走访调研推进商标品牌的培育发展,指导村民注册土特产商标,给农产品打上自己的品牌。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在村里设立了维权服务站,外地游客购买的农产品产生消费纠纷的时候,第一时候进行调解处理,将消费纠纷化解在一线,全力打造乡村放心消费环境,让游客购买更加放心。

  随着滩龙桥村的“土特产地摊”知名度越来越大,销量也越来越好,据了解,每月这些“乡村地摊”的营业额都可达20万元以上。当地村民利用“乡村地摊”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以前一直发愁的农产品很快销售一空,已成功带动不少当地农户增收脱贫。村民郑爱平一直以务农为生,除了家里的20多亩茶山之外,家里还种植了杏树和桃树,勤劳的她又经常去山上拔野笋加工成笋干。但是由于销路有限,郑爱平一家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以前这些水果、笋干都是自己家人吃或者送人的,就算卖,价格也很低。前段时间听说可以在文化礼堂门口摆摊,我想反正农忙季节已过,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抱着玩的心态来摆摊。没想到摆摊一个多月,每天来买的游客络绎不绝,家里的茶叶、笋干和水果已经卖出了一大半,净收入达2万多元,比我老公一年的工资都要高,真的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一说到“乡村地摊”给自己带来的惊喜,这个憨厚的中年妇女就乐得合不拢嘴。随着地摊生意越做越好,一些村民开始招聘帮工,农产品地摊在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也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村里仅今年4-5月就新增就业人员8名。

  今年,滩龙桥村被列入长兴县“美丽乡村”创建的名单,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我相信,以后我们村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宽广,我们的‘地摊’队伍会越来越壮大,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一想到村里的未来,滩龙桥村党员、白茶种植大户赵云峰脸上难掩自豪的笑容。 

编辑: 孙景石

先进典型

界牌农贸市场

椒江给力教育

椒江农商行 感恩有您

邵家渡欧凯超市

示范村 余村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