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过后谨防房屋补漏消费陷阱
台风“烟花”过境
给全市带来了强降雨和积水
不少老旧小区、农村民房
甚至是新房子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水
天晴补漏好时机
但也给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近日,余姚市消保委接到消费者方先生反映,称因家中阳台漏水,他通过某新闻网页中显示的“本地专业防水补漏”广告,找了一家补漏公司,又根据广告链接的提示填写了基本情况。
不久,一位客服联系了他,手机号码显示为本地,可到现场后,来的却是外地人。经过一番勘察,施工师傅表示需要注胶填漏,防水材料单价为128元/斤,用量估计在3至5斤。
方先生考虑到补漏成本不超过1000元,就同意由该施工人员当场开展注胶作业。没想到实际结算共使用了47斤防水材料,花费了6000元。
经查,台风过后,多地消保委已接到过多起类似的消费投诉。这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消费陷阱,每年都有消费者反映受骗。
通过多位受害消费者的描述,上门施工人员就是以前街上开着面包车挂着“专业防水补漏”牌子的流动施工队,现在已从线下转为线上。他们多渠道投放广告,打着本地、专业、黑科技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咨询。现场以低价、保质引诱消费者下单,实际结算远远超出预期,消费者迫于现场压力和安全考虑只能认栽,最终漏水问题依旧难以解决。
消保委工作人员曾多次以消费者名义联系施工队,询问对方具体位置,当工作人员到达对方所说的位置时,附近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店。
余姚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
尤其是老年朋友们
1
不可轻信新闻网页、短视频平台、搜索平台、面包车身上等各式各样的房屋补漏广告。
2
不找流动补漏施工队,尽量找当地开有固定场所的商家,可以要求经营者提供资质证明,如是否具备房屋补漏资质。
3
在施工前先询问施工人员所用材料的单价及预计用量,并约定超过预计用量的违约责任(要求商家降低单价、扣除价款等方式)。
4
查看防水材料的品名标识,施工人员往往带来的胶水是个大白桶,没有任何标签。消费者可以进一步要求其提供所用材料的名称、来源渠道、生产厂家、生产批次、合格证明等信息。
5
保留施工记录、交易凭证、支付凭证、施工人员信息等证据,以备后续维权使用。
编辑: 阮奇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