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3·15#网络订餐“坑”不少 下单前要认准商家 注意商品标签
外卖点来的奶茶里竟然有异物;线上购买的西红柿拿到手却变成了苹果;订餐平台点的拉面,等送到已经洒了一半……网络订餐已逐渐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除了投诉维权,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下单前做出更好的选择?3月15日,在“放心消费 浙里有我”——3.15大型网络互动直播中,浙江监管部门就网络订餐等问题给网友分享了一些小技巧。
订餐平台下单前 首选资质齐全商家
很多消费者在订餐平台选购餐食时,只会看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家的评价,判断来源过于单一,往往会被“坑”住。餐饮处副处长邵慧群告诉网友,其实在订餐平台下单前,首先应该点开商家信息,查看其是否公示《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店登记证)等资质,证照不全的商家不要选择。“再看看其是否公示餐饮服务量化分级信息,可以选择‘笑脸’的商家进行订餐。”邵慧群解释,市场监管部门对餐饮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分别用“大笑、微笑、平脸”三种卡通形象来标识“A(优秀)、B(良好)、C(一般)”三个等级,建议消费者选择““大笑、微笑”商家订餐。
在收到外卖送餐后,消费者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权益?邵慧群说,一个是先检查餐食包装是否完好、清洁,所配送餐食是否与订购餐品一致;第二个是查验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现变质,一旦发现餐食变质或受到污染,应当拒收;如果发现餐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商家不同意拒收或存在纠纷的,消费者可拨打订餐平台投诉电话,也可拨打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电话。
网络生鲜、预包装食品选购应注意源头和标签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上购买生鲜食品和无接触配送服务,较好的解决了人与人之间接触导致的新冠肺炎传染问题,使通过互联网从事生鲜食品销售的虚拟实体经营者得到较快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卫生、安全问题也困扰着消费者。
食品流通处副处长贾后林建议喜欢网购生鲜的消费者要注意食品的源头,购买生鲜食品时,要考虑生鲜食品能不能追溯到源头,部分生鲜食品可能直接来源于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批市场、大中型商超的,相对而言,生鲜食品质量安全把控比较到位。如台州“无人菜场”食品配送平台,配送的蔬菜来自农港城,肉类来自麦德龙,为确保蔬菜的新鲜,“无人菜场”专门为社区配备了具有0℃-10℃保鲜功能的智能生鲜柜,每日均保持消毒,确保食品安全。同时要注意电商平台选择和生鲜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因包装不完好而出现的交叉污染。
在谈到如何更好的选择预包装食品时,标准化处副处长周坚锋又给出了一招——学会看标签。他提出了几个要点,首先要看标签的内容,按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一般食品标签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然后再看食品配料表,了解该食品所含的各种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最后看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中这些营养素的含量及其所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不过更要看清楚各种营养成分的数值是按每100克、每100毫升还是每份食品计算的,这样就可以正确评估所购买食品的营养价值。
编辑: 孙景石